西北战场最危险一战:彭德怀鏖战宝鸡,两次被马家军包围
发布日期:2024-12-21 15:57    点击次数:136

引言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并没有珍惜久违的和平,反而是悍然撕毁了和平协定,解放战争也随之打响。

在解放战争开始之际,国民党占据着绝对的优势,430多万人的军队盘踞在全国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交通线中,反观解放军,却只能在偏远的小城镇和乡村里安营扎寨,而且军队总数也只有大约130万人。

正因如此,解放战争其实打的也十分艰辛,国民党虽然腐败,但却已经在华夏大地上扎了根,想要将其连根拔起,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在解放战争中的西北战场上,我国著名军事家彭德怀就曾在宝鸡吃过大亏,两次陷入“马家军”的包围,形势一度十分危急,而彭德怀又是如何化险为夷,战胜敌军的呢?

一、盘踞西北的“地头蛇”

在民国时代,西北地区有着这样一支名叫“马家军”的家族武装势力,他们长期活跃于青海和甘肃等西北地区城市,在乱世之中积累了不少家族财富。

展开剩余92%

在马家军发展早期,他们狡猾的进行两面下注,同时与蒋介石和冯玉祥打交道,1930年东北军入关,导致冯玉祥等人失利之后,马家军的前任首领马麒父子立刻向蒋介石示好,逐渐混成了一只有编制的队伍。

但是这支队伍很奇怪,在他们的首领马麒去世之后,南京国民政府本来想让王玉堂接替他在西北的位置,不过马麒的儿子马步芳却对南京国民政府软硬兼施,最终让自己的叔叔马麟上任,这支军队也就此正式走向了家族化。

也就是说,虽然马家军是一支现代队伍,但他们却在部队中大搞家族政治,核心管理层采用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继承方法来轮换,老马家的人从来就没有脱离过这支队伍。

正因如此,他们才会被称之为马家军。随着时间的发展,马家军在乱世进行了对周边地区的兼并和蚕食,进一步扩充了自己的队伍,逐渐变成了一只盘踞在西北的地头蛇。

在马家军势力达到顶峰之时,他们手下的武装足以左右整个西北地区的局势,就连蒋介石也要给予马步芳,马鸿逵等人高度的自治权。

然而,马家军的存在对于当地的人民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支队伍崇尚暴力,经常对当地的老百姓们进行残酷的压迫。

他们对于解放军队伍也极为仇恨,在抗日战争之前就曾经多次参与过所谓的“剿匪”。

这只盘踞西北的地头蛇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整个西北地区的解放,想要解放全中国,就必须重视这支马家军。

西北地区实在太过重要,因此中央也将此西北地区的主要作战任务下达给经验丰富的彭德怀,国民党方面也派出了国军名将胡宗南来联手马家军,双方在西北地区即将展开一场血腥的厮杀。

二、彭德怀首战,石破天惊的妙手

1947年3月,国民党军官胡宗南奉命突袭延安,他率领着自己20个旅,总共17万人的队伍,与西北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的12个旅,7万人队伍会合,共同组成了一支近30万人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延安奔发。

毫无疑问,国民党这是在“人海战术”,我军在当时的有生力量薄弱,在陕西仅余下了2万余人的军队,敌我差距实在是过大。

在危亡之际,毛主席果断作出选择,暂时将延安放弃,把所有相关资料悉数带走和销毁,给胡宗南等人留下了一座空城。让他们覆灭我党中央的美梦彻底落空。

在这之后,气急败坏的胡宗南与马家军就在陕北地区不断骚扰解放区,虽然双方还能僵持,但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彭德怀也在此时被委以重任,解放军队伍将主动出击。

彭德怀将自己的第一战场定在了宝鸡和咸阳,此地的战略价值巨大,但地理位置却十分危险,在西边有着势力庞大的马家军,而在东边则是胡宗南的大本营。

虽然部队当中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彭德怀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判断,在1948年4月16号率领西野主力军向宝鸡等地开进。

彭德怀的这一招给胡宗南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他怎么也没想到彭德怀竟然敢率军深入腹地,大胆的以少袭多,打一场几乎“没有后方”的战役。

对于国军来讲,宝鸡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这座城市属于他们的“粮仓”,内部储存了大量的补给和弹药,一旦被我军占领,就会给国民党军带去沉重的打击。

所以,胡宗南立刻调动了整整6个整编师向宝鸡进发,甚至把延安的留守部队17师都给调走了。延安也就成为了一座空城,与其周边的城市洛川共同回归了解放军。

而在胡宗南的援兵到达之前,彭德怀就用闪电战拿下了宝鸡,甚至还在攻城的过程中将宝鸡守军76师的师长徐保击毙。

毫无疑问,彭德怀的此番战略思维在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优势,石破天惊的围魏救赵,迫使敌军放弃了已经到手的延安,同时也没及时保卫住对他们十分重要的宝鸡,国民党军队在彭德怀面前算是吃了一记大亏。

不过,这场胜利并不纯粹,因为胡宗南与马家军的疯狂报复已经在路上,彭德怀以及其手下的西野也面临了可以被称之为是整个部队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危机……

三、半路杀出的马家军

宝鸡失守,延安又重新被我党夺回,这些事情对于国民党军队来讲,无疑是沉痛的打击,他们原本在战场上占尽优势,但却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露出了破绽,正正好好被彭德怀打了“七寸”。

但是,国民党军队在当时的战斗里依旧不容小觑,胡宗南在丢了宝鸡之后,就下定决心倾尽一切重夺宝鸡,此举也受到了马家军领袖之一——马步芳的支持。

从以往的经验上来看,马家军是一支极为“自私”的队伍,通常只活跃在青甘宁三省,哪怕有军令也不轻易出击,更不可能替国民党的军队打头阵。

所以,彭德怀在西面布防马家军时,仅仅留下了六纵一个纵队。但彭德怀没有想到,马步芳这一次可是下了真功夫……

1948年4月23号,青海马家军整编了整整4个步兵骑兵混合团,向着我军六纵的防线进发。同时,他们还让国民党的军队调动了飞机进行支援,此战的领头人物,正是马步芳的亲生儿子马继援。

这只马家军虽然并不怎么在正面战场上显露风声,但他们的战斗力的确十分强悍。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六纵的防线很快就被撤出口子,宝鸡也暴露在了马家军的面前。

而就在此时,胡宗南的队伍也已经突破了我军四重在杏林和扶风一带的防线,国民党军队对宝鸡正式形成了两面包夹之势,西北野战军在此战当中遭受了重大的失利,只能被迫在28号撤出宝鸡,向陇东地带进行转移。

如果马家军没有出现的话,彭德怀完全可以用更多的部队来在东面与胡宗南进行周旋,由此来看,这支地方武装的确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1948年5月5日,原本为防线的六纵部队在镇原东南屯子镇陷入了包围,马家军疯狂的对他们进行攻击,试图将这支队伍全歼。

在这场保卫战中,我军的将士们吃尽苦头,他们的粮食储备本就不足,到最后甚至只能杀掉战马来喝马血,吃马肉,用此下策来维系基本的作战体力。

眼看部队就要被马家军密集的炮弹打光,彭德怀只能下令突围,同时立刻向六纵被困地点屯子镇进行驰援,对马家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包围圈。

眼看自己陷入了危险,这只马家军再次展现了他们泯灭人性的一面,他们将我军俘虏全部击毙,同时迅速组织突围,在我军包围圈还未形成之际,就已经逃出生天。

而本次在陇东战场上的失利,也成为了彭德怀的心病之一,他在后来提起西北战场的这次战争时,经常形容自己是“被狼咬了一口。”

回过头来看,胡宗南与马家军在我军攻克宝鸡之后两次形成了包围,让西北野战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本次战役当中,我军共损失兵力1.5万人,对整个西北战场都造成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不过,战斗还没有结束。

四、忘乎所以的马家军

在打了胜仗之后,马家军显然有些得意忘形,他们本次执行任务时的将领是当时年仅27岁的马继援,这个年纪的将领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

眼看彭德怀率军突围撤退,年轻的马继援忍不住想要对我军进行追击,而他的这个想法也在西安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于是,马继援就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对我军进行了追击。

在临行之前,胡宗南甚至还为马继援举行了一个中外记者参观活动,将马继援塑造成了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这也更加加重了马继援的嚣张气焰,年轻的他已经被吹的找不到北了。

出发之后,马继援一骑绝尘,丝毫没有考虑后方因素,就深入我军腹地,妄图找到正在撤退的彭德怀等人。

在得知马继援竟然率领着马家军前来追击之后,彭德怀便下令队伍进行反击,虽然在战场上有些失势,但是西野依旧是我军队伍当中的中流砥柱,怎可能会被一支追兵给吓到呢?

西野的队伍在马头坡与这只长途跋涉的马家军进行了正面较量,强烈的反击让马家军吃尽了苦头,而这位年轻气盛的指挥官马继援也在作战当中身受重伤,险些就没了性命。

至此,双方在西北战场上的较量也正式告一段落,彭德怀鏖战宝鸡,两次陷入包围圈,但西野却凭借着强硬的战斗力突围成功,没有在正面战场上造成更大的损失。

五、马家军的绝唱

这支在西北战场上给解放军队伍带来了巨大的麻烦的马家军,实在是让人难以忽视,正因如此,我军在1949年又一次与这支军队展开了较量。而这场战斗的主角,正是彭德怀与马步芳。

这一次,彭德怀吸取了教训,并没有率领部队长驱直入,深攻敌军腹地,反而是让兵团留守后方安全,同时紧密的布置推进路线,并且在前进的过程中注意切断敌军援助路线,随时不忘了牵制胡宗南集团。

就这样,马步芳与彭德怀的决战在兰州正式打响,马步芳作为守城一方,占尽了天时地利,解放军队伍苦战一日无果,付出了不小代价。

彭德怀在此时下令停止进攻,并且积极开展了经验总结,毛主席也在此时向彭德怀致电,下达了集中三个兵团全力于兰州战役的命令。

之后,彭德怀顺利调整部署队伍,向兰州发动了新一轮攻势,马步芳深知兰州难守,值得向国民党请求援助,但当时的国军部队早就没有了往日的威风,胡宗南等人自身难保,哪有空顾及深陷包围的马步芳呢?

无奈之下,马步芳只能在8月24号逃往西宁,随后又奔赴重庆,马家军的队伍也在兰州战役中几乎被打光,不少骑兵只能逃入新疆,马家人在青海等地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也终于迎来了句点。

虽然彭德怀在与马家军的较量当中吃过大亏,让西野的队伍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从结局上来看,正义还是取得了胜利。

马家军残暴的统治走向灭亡,而国民党也只能在解放战争结束之后灰头土脸的败退台湾。

曾经多次在正面战场与彭德怀较量的国军将领胡宗南在晚年时曾经表示:“彭德怀可以说是我胡宗南的军事克星。”

从这番话语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彭德怀的伟大,正是这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才换来了我们幸福的今天。

参考资料:

彭德怀与“西北王”胡宗南的生死较量[OL].中国经济网,2008-08-04

挺进西府,攻克宝鸡[OL].澎湃新闻,2022-07-16

杨飞 杨剑.西北野战军与“马家军”的血腥较量[OL].人民网,2012-11-12

发布于:天津市